我看到直子死亡,渡边苦旅[Sob],好难过。
直子对渡边的意义太重了,渡边强化了很多关于直子的记忆,毫无告别的突然离世造成的空洞。

直子活着,渡边从来没设想过失去直子离开人世的情况,渡边其实特别孤独,有很强烈与人沟通的欲望,包括精神和身体的交流。

设想一下:在东京没有偶然的相遇呢?
某些时候,确实会让人想到渡边的某些行为可能加剧了直子的问题,渡边在木月之后再接触直子的时候还太幼稚,渡边在木月之后没有去了解心理学上的东西(那个年代也许根本没有心理学),反而是继续由着自己的兴趣看自己感兴趣的书。

为什么我对对心理学感兴趣呢?
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就是因为对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成因,可逆性感兴趣,尤其是可逆与否这个话题。

我希望可逆,可逆的话,什么关键因素可逆。

青少年时期产生的问题,我倾向于可以改善,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耐心,需要陪伴的人非常非常平淡的心态,就陪着就好,不要有太多希冀。

渡边的希冀和文字交流在关键时刻都对直子的病情恶化产生了推动作用,直子在渡边的希冀下着急了。
着急然后内伤了,然后恶化,我是我的观点(从书上我认为渡边是直子生活转折的唯一变量,变好是他,变坏也是他)。

有些事越是想越是无法解决,直子,一直没办法湿润就有这个因素,太久了,一直担心,一直担心,在渡边提出请求她跟她一起住的时候这个担心加剧了,担心一辈子都不能。

直子的问题其实是精神一直绷的太紧了,她没办法接受别人的希冀,一点点的期望她都承受不了,只能随遇而安,陪着,还不能有一点点消极的暗示,这个确实很难,尤其是渡边还完全没了解心理学,想要渡人,得先自渡呀。

70年代,心理学还没走起来,结果他们的问题就无解了,渡边也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20岁,唉谁能有这个阅历考虑这些呢。

结果他们的问题就无解了,实际放现在上有很多解法,还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挪威森林里渡边的视角里,不管他说怎么在乎,爱直子,他从来没想过用口爱抚直子私处这个选项,他接受了直子帮他口,自己在明知道直子有湿润问题的时候都没想过用口。

社会的伦理观念对每一代人的影响还是非常深刻的。

现在心理学已是几乎所有人都应该有所了解的一门显学。

挪威的森林,因为伍佰那首歌,我一直以为是浪漫的事情,直到看这本书接近尾部,我才知道书名的含义是多么灰暗,伤感。

#挪威的森林 #心理学 #性 #死亡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