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也反映了文化的改变。比如更看重所谓「客观」与「中性」(或至少听上去要如此),才会不说「好看」而说「可读性高」,或者不说「穷」,而说「恩格尔系数高」,仿佛这只是一个客观参数,可以抽离具体的境遇。

用名词性概念替代形容词不仅是中文目前面临的问题,也不仅是翻译的问题,而是整个全球文化变迁的症候。

1 comment

是否可以把这种变化看作是科学思维在当代人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即, 将作为主体 (subject) 的人拿掉, 只留下作为客体 (object) 的事物. 这种认识论从科学革命以来不断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