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疫苗本來就要追著病毒演化,只要這些新興病毒還沒進來,仍能爭取到幾個月讓國產疫苗去打;萬一屆時壓不住,就是再追加第二代疫苗。至於國產疫苗在海外市場受挫慘賠——誒,那是投資人的事。
當前新聞焦點都在前基亞團隊投資成立的高端,不過我對於黑水創辦人 Erik Prince 主揪注資13.5億的聯亞後續發展更好奇。這裡就先不多言。
四、認知內戰下的社會疫情
最後容我抱怨一下:這陣子宅在家,不管是瀏覽臉書、看LINE群組,或是電視轉台掃過談話節目,都難免感到心累。
嚴峻疫情下湧現的孤獨死與家庭悲劇、醫護過勞,是一層;防疫措施對社會底層難免的壓迫與獵巫,是另一層;但最鋪天蓋地的,是巨大焦慮下集體的語言展演,呈現出如此碎裂、隔閡,充滿各種假訊息與錯誤理解的認知泡泡,以及在各種大義名下,對異己者不嘲弄咒罵不痛快的大亂鬥。
過去幾年常常在談社群年代的演算法、同溫層、後事實傳播帶來的社會與認知傷害,談這種脆裂化的共同體,對當前民主體制的挑戰。這一現象,在脫歐前後的英國,在川普的崛起與崩落中,都可看見。但在跨國對照中,台灣社會這種內在裂解、互相攻擊的力度,還是顯得特別鮮明。
這部分肇因於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共同體的形構,從來不曾完整。而近年添火加油的,則是急遽升高的地緣衝突,作用於台灣社會的應力。
分析化學上有種方法叫「電泳」,就是用正負電極創造一個電場,讓流體中不同電荷的粒子,朝不同方向移動。這幾年,台灣社會就像是處於一個快速升壓的電場,很多事情都迅速的極化 (polarized),都得先成為「敵我識別」的對象。
理論上,政治領袖有責去團結全民,減少內部分歧;但在民主台灣,我更常看到各級政治人物被這種碎裂化、偏極化的社會基礎制約、綁架,而在一次次務實考量中,妥協自己更素樸的判斷。
中共統戰陽謀與「認知作戰」當然得警惕,但並非問題全部。深藍群組中流竄的各種假訊息,是有如文匯報、中評社,跟促統團體發出來的,但也不乏就是安穩了一輩子,被近年政治社會變遷拋下的一些長輩,欠缺資訊查證素養下的各種義憤之言、以訛傳訛。
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批判能量豐沛,中共代理人的手法也太拙劣,不易跨出人數凋零的同溫層。我自己就常收到鐵藍長輩傳來的假訊息,也經常協助查證澄清。
同樣值得擔心的,是在自詡為更為年輕、覺醒,更在乎台灣價值的次群體中,不乏對判別為政治敵手(aka 「舔共台奸」)者叩上各種想當然耳、不屑查證的動機罪名,在同溫層中上演大肆撻伐嘲諷的集體儀式,更經常波及無辜者。
更激進者,以其所信奉的神聖目的合理化一切手段,毫無愧色的裁剪事實、省略脈絡、偷換概念、變換標準,用上其更卓越的論述與傳播技巧,看著對手的笨拙訕笑取樂。
這些畫面,常讓我想起年少時讀到《天讎》的怵目驚心。該書是一個紅衛兵的文革見證,讓我對毛主義治理下的歷史苦難有所戒慎,卻沒想到多年後,會在民主台灣見證堪可比擬的心理過程。
「認知作戰」概念走紅以來,固然有提醒台灣人的意義。但彷彿有些人馬上鎧甲上身,自願當起「反認知作戰」的戰士,到處尋找所謂的「中共同路人」往死裡打,打成一場紊亂的「認知內戰」或「認知亂戰」。
如果說中共滲透,是入侵台灣的病毒;修理消滅它們,是台灣社會免疫力的展現。那眼前這種社會脆裂的病徵,到底有多少源於病毒本身的肆虐,有多少來自自體免疫系統反應過激、誤傷無辜的症候群?
若說「認知亂戰」是台灣社會的一種免疫風暴,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認知疫苗,才能減緩這種社會疫情?
我還在想。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add a comment